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崑曲/ 莎士比亞

林沛理在專欄說曾問白先勇, 崑曲會否和在舞台與其他表演對話, 白先勇好像黑了黑面, 沒有回答, 林生形容白先生是純粹主義者 (PURIST). 又問莎士比亞為何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其劇作是一個"開放的文本", 言下之意即是白先勇對崑曲藝術的嚴守 (印象來自問答), 反而無助開放崑曲這門藝術.

崑曲和莎士比亞做對比? 世界文化遺產又和與其他表演"對話"又有什麼關係? 首先崑曲是包括劇本及崑曲的表演形式, 而莎士比亞是指劇本嗎? 一個劇本當然是開放的文本, 問題不是本身其開不開放, 是讀者怎樣閱讀和詮釋, 如果香港的ABC君拿崑曲的劇目做口水歌或RAP, 我也可以說崑曲的劇目是開放的文本. 但崑曲作為一種傳統中國藝術, 除了劇本外, 對其形式有獨特的要求及與之對稱的欣賞美感, 就好像京劇, 自同光十三絕以降, 劇種及表演形式都完足發展, 民國以來各位大師亦在自己的肢體創作及唱腔方面為京劇加入不同的元素, 但對於表現的形式, 始終有一定的堅持, 總不能背後有豔女伴舞或有阿姐跳HIP HOP吧. 作為崑曲的愛好者, 白先生對於振興崑曲的努力, 實在值得讚揚. 至於他卻不是崑曲的教父, 崑曲以後的發展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不需無限擴大, 也不需用莎士比亞來比,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個性喜好, 也不用上綱上線. 至於林先生的擔心, 未知是否害怕中國傳統文化變成死去的藝術, 徒具形式而沒有了生命, 但我又不覺得能夠和其他舞台表演對話, 就可以使其重新. 唯物論調會說崑曲和現時的生活形式脫了節, 更多的媒體會令這些舊有的技藝慢慢消逝. 當然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是, 文化水平低落亦是另一主因, 中國共產黨滅絕自己文化又是一個主因 (你看王世還的書中所臚列的玩意有多少? 你有幾多聽過?) . 這些藝術和整個國家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 唉.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蘭開夏道? 別搞笑麻

舒爾賽傳來新入的書, 名曰蘭開夏道, 看序, 奇怪為何是信報上的專欄, 但我卻一點看過的印象也沒有, 原來是逢星期六的, 或許我從沒留意專欄版吧. 對於書, 舒先生按語: 港女代表. 覺得有趣, 拿上手看看, 感覺很像號外年代的穿KENZO的女人, 那類以專業行業辦公室謀生的中高層中產為主的日記式散文. 書中女主角的口吻, 的確很符合主流對港女的定義, 串, 搵到幾個錢, 物質主義, 讀過下書, 專業, 識幾句英文, 自己以為好有品味. 我對港女並無任何負面的本質定義, 港女的問題, 對我來講, 只是表面上開放, 而心底裡傳統. 表面上男女平等, 聰明開放, 心底裡仍然要求男伴一定要比自己有錢有學識, 還要有品味幽默, 至於物質至上, 香港人應該對此不陌生, 也沒有什麼值得大加鞭撻, 反正大家無論批判或擁抱資本主義也好, 斷不會走去北韓搞革命. 所謂有品味, 只是一個學習模仿的過程, 以前只有皇族或讀書人講品味, 商人只有銅臭, 發財立品捐官有之, 然後再學習模仿. 現代社會消費至上, 所謂品味權力或擁有權下放, 只要有錢就能消費品味, 皇族或門閥貴族瓦解, 講品味流向藝術家, 然後操弄資本的商人供養藝術家, 點綴自己, 一拍即合, 再發展下來專業興起, 中產階級的產生又使品味多了一個消費者, 而這層人是將品味個人化, 結合自己學識和較豐裕的金錢, 除了排斥有錢人/ 無錢人的品味, 更意圖奪取品味的話語權 (我不想用這個字眼), 於是飲紅酒聽RACHMANINOFF, 秋天要到天香樓吃大閘蟹 (看書的序) 成了指定動作, 不懂說一兩種紅酒名配上年份 (別讀錯名字哦~) , 拜託, 別跟我在一起, 看了就想吐 (人家模仿的耶~) . 大商人用幾億BID了Andy Warhol (買左距D畫真係禍可喇今鋪) 就是炒高個市, 有錢無掟洗, 起碼我會在布魯塞爾買下畫冊, 仔細打量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好, 嘮嘮叨叨說一大輪, 不過是想說, 大家都熱烈擁抱消費主義, 犬儒一點就好, 今天他人學消費成上流人, 和你沒別樣, 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品味, 不是消費出來的, 如果有空, 不如讀讀王世襄的錦灰堆, 或者最後的貴族, 康南海的女兒那一代, 才是貴族, 其個人才情及喜好, 才稱之為品味, 蘭開夏道? 別搞笑麻. 港女/ 非港女, 就像女主角說, 中環價值和深水埗價值可以並存, 不應對立 (for god's sake, 現在誰說對立? 是那一個dominant麻!) , 引書中學吳彥祖話齋: 女人,值得縱, 值得寵. 後加, 無論是港女還是不是港女.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能說「不」 (十一月選書)











這是不關這本書的事, 又算是關於這本書的事. 今天在信報看了林沛理的鴻文"已經發生的改變", 林說選黑人總統不是革命, 是一場已發生的革命, 如果希拉莉勝出成為女總統, 方可稱為真正的革命云云, 以白宮群英, 24及三軍統帥收視, 以及will smith在i am legend擔正做倖存者及morgan freemank在電影多次做上帝或總統去做例子去支持一個男性黑人總統是美國民眾可接受, 而女總統領銜則收視滲淡, 這個推論薄弱得如香港經濟,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 香港家庭一定像家好月圓或溏心風暴般日日家嘈屋閉. 電影電視怎樣操控 (manipulate) 劇本或隱藏意識形態信息, 去單方/ 雙方影響audience的perception已經足夠寫一本書, 而希拉莉輸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別忘記美國的選舉人制度, 所謂選舉人票的多寡, 並不真正代表支持者的數目, 再者, 美國州份多, 人口結構, 思想信仰皆有不同, 雖然都是美國人, 新澤西和猶他的人的思維己大大不同. 如此錯綜複雜兼立體的problematique, 林生一篇文就可推出結論, 佩服.

林生的影像的"邏輯與思維"和"香港,你還剩下多少"讀來都不錯, 雖不是十分具啟發性 (inspiring) , 但分析事件時總有新的insight. 但到這本能說「不」的秘密時, 有些推論已屬武斷, 而且沒有新意, 很多時只是把社會理論對當下現象的分析再重複一次, 或許這是香港文人的局限. 由些媒體和字數限制, 每一篇文章的長度十分有限, 要全面分析一件社會事件並不可能, 想要有空間發表意見, 卻只有受制於媒介的空間限制. 香港文人最擅長的, 可能是專欄式小品文, 但當批評文類亦受此限制時, 你敢說susan sontag也能寫出享負盛名的批評文類嗎?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書店奇談

昨天經過公司樓下門口
樓下阿靚姑突然喝住了我
「肥仔,你地尋日無開舖呀?」
我跟他說不是啊
「但係你地有客上去之後落來問我係咪執左喎你地」
我跟他說不是啊
然後我問他那位客人是幾點鐘上來
她跟我說大約四點多左右
于是我便起疑了
前天(禮拜日)明明是店主N看舖的
然後打了給店主N
店主N跟我說他禮拜日那天整天都在啊
這我便覺得奇怪了
于是我在想會不是近來公司越來越靈異
而出現了鬼揞/掩眼
找不到我們的書店?
為了這樁奇案,我們找到了湯川敎授
湯川教授也覺得這摏奇案太不可思議
于是湯川教授便在我們書店看起書上來
把聞一多全集、錢鍾書全集、清朝全史及唐代交通圖考都看遍都得不出結論
再把上古音系、詩大調、粉紅色噪音、中國文學史及所有後現代的理論都看遍了
還是找不到頭緒
突然湯川教授在地上寫下一大堆算式,他得出了結論
他一直認為鬼神之說不合乎邏輯
唯一的解釋是那位客人走錯了門子
去到二樓便把那間修甲的主觀投射了以為是我們的店子
找不到我們便以為我們關門了

───────────────────────────────

昨天有位內地客人上來
問我:「這些書可不可以看的?」
我愕然了,這些書擺在這裏不是看的那會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過這也不是最驚奇的問法
曾經有人走上來問:「你們是賣書的嗎?」
我真的想答,其實那些書我們不賣的
別要看我們是書店
我們表面上是賣書,
但我們其實就如毛主席所講
「打著紅旗反紅旗」
「打著JJ反JJ」
用現在的潮語來講就是「曲綫」
我們就是曲線賣書
或者準確點用黃毓民的話語來講
我們賣書就是要凸顯香港人不看書的荒謬性

----------------------------------------------------------------------------------

或者可以這樣講,
我們開書店主要是想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