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正文書店誠徵二手書、正文書店高價收購二手書

正文書店誠徵二手書
正文書店高價收購二手書
請即電:2591 9066
超過一百本,可安排上門收書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Disneyland is wonderful!

上星五陪老細到迪士尼, 這是第一次到這個地方。本來要我自己購票進場是mission impossible, 當工作又免費的話即管走走. 雖然我本人並不喜歡迪士尼公司, 亦不好遊樂園, 但我亦要承認disneyland 的管理和氣氛營造的確是一流的. 海洋公園和disneyland最大的分別, 就是在於氣氛的營造, 如果海洋公園是一個遊樂場, 那disneyland就是一個wonerland了. 每個工作人員都好像樂此不疲地笑, 對著你笑, 背著你也笑, 你PK也笑, 你哭也笑, 光就這一點就令我讚嘆不已. 與其說到disneyland 是到遊樂場, 不如說是到樂園一趟吧, 然後大家一起低B, 看到什麼公仔都要舉起V字手勢狂拍. 記得上文研課時曾讀過一篇文章, 作者到disneyland一遊後才明白為什麼世人都喜歡到迪士尼, 因為當中的氣氛營造實在太厲害, 連自己都開始喜歡到迪士尼了. 迪士尼最厲害的一點, 就是令到大人細路都要低B, 就算你本人不是低B, 樂園內的氣氛又有辦法令你低B, 否則像小小世界那樣白痴而又沒有CONTENT又"拿西"的裝置又怎能成為新的發展地點而又為人所接受? 如果小小世界出現在國內的遊樂場內, 或許就會有人批評這樣的景點真白痴. 但由於出現在disneyland內, 連我都開始覺得, 嗯, 又好像不是那麼白痴啦 (反正整個樂園本身就是一個白痴, 而我到這裡又是白痴的, 沒什麼好講). 開始時會覺得門票要三百多元太貴, 但如果有玩遊戲, 看巡遊, 歌舞表演加煙花的話, 其實三百多元還划算. 總結來說, 迪士尼是值得成功的, 因為它懂得怎樣討人歡心. 不過香港的實在少了點, 感覺甚麼都是細碼版的.

p.s. 今年度的親善大使不錯的呢, 可下年度的, 竟是個男. 另CEO亦頗有英氣, 可惜三番四次把殘障讀成障殘.

書店奇談

前幾天馬丁黎小朋友
帶了一個小MM上來蔽店
借了廁所一用
兩人齊齊步入廁所
正所謂劉備借荊州,
一借便差不多一句鐘頭
理論上
禮貌上
本店應該向其索取爆房費用
而馬丁這次不帶套子的錯誤並非如一些損友說是技術上不小心,
而是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中年危機。
為了顯示馬丁的後悔和承擔,馬丁決定引咎中出
基於問責中出,已是極刑。
以前種種,馬丁不會再作回應。

???????????????????????????

又是早一陣子
店主N可算是光耀門楣
高登每月之星應該選他
因為他已被列入
瞬間看柒頭的必看必笑對像

店員T聽到後都覺得不可思議
堂堂一個昂藏七呎
接近二百磅的猛男
竟然給人一拳KO
還要未來得及看清對方的容貌
這可真瞬間看柒頭的佼佼者

想不到平時聲稱懂得:
八極拳、八卦掌、大極、形意拳、心意六合拳、迷蹤拳、鐵砂掌、詠春、譚腿、七星螳螂拳、鷹爪功、洪拳、蔡李佛、硬氣功、鐵布衫、自然門、截拳道、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格雷西柔術、卡波耶拉、卡拉里帕亞圖、桑搏、寶藏院流槍術、飛天御剣流、寒冰綿掌、獨孤九劍、北冥神功、葵花寶典、落英神劍掌、天外飛仙、靈犀一指、小李飛刀、奪命十五劍、十方無敵、萬劍歸宗、萬佛朝宗、龜波氣功、、永恆的萬花筒寫輪眼、火龍炎彈、超大玉螺旋丸、基奧路.拉茲.薩基路加、天馬流星拳、月冕飛擊、新月光線及月光昇華洗禮
竟然被人以一記四百四重擊打得像豬頭一般
被打得面目模糊、面部扭曲、面目可憎、面目全非、面紅耳赤、面無血色、淚流滿面、牛頭馬面、改頭換面、洗心革面、油頭粉面、四面楚歌、人面獸心......
(我想,對方打了他右邊,應再在左邊給以一記還原靚靚拳才可)
噢!我才想起,原來他不懂得泰拳呢。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elite squard 精英部隊




看完elite squard, 槍戰拍得不錯, 情節緊湊. 電影中穿插了馬提亞斯上大學刑法堂大家討論福柯片段, 特別有趣. 有錢大學生不用擔心人生安全, 課堂大談權力怎樣運作, 警察又如何是這個權力網運行的一部分, 當然是年青學人眼中的必要之惡,現代社會監控機器了. 鏡頭一轉精英部隊bope手段狠毒, 見一個做一個, 嚴刑迫供毫不手軟, 完全是戰爭, 無視法治, 眥捱必報. 由第一身隊長Nascimento旁述馬提亞斯在好友neto死去的轉變, 最後一槍解決了仇人, 這種對比在電影中表達得十分好, 電影最幽默的地方, 是整個行動的發生, 源自於前教宗到巴西訪問,需要住在貧民窟, 上頭要求清場. 簡單的善惡難分, 或者現實與理想總有段拒離, 怎樣有技巧地表達, 就是不同層次電影的分野.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81202/gza3.htm

看完戲, 再看到今天的明報其中有段有趣的新聞, 這個對比還真搞笑, 美國佬的想法真可愛, 人性中的衝突, 解決不了就交給ai, o my god, 我應該讚美他們的道德潔癖, 還是對其對人性中的黑暗面的排斥及對人性的否定感到嘔心?

潛台詞即是, well, 有戰爭? 使乜驚呀, 我地有道德terminator! 我俾十個叻美國佬.

香港人呀香港人

每次去開會, 總要聽人大談劣質民主 (最近的例子當為泰國) 怎樣為害人間, 最後結論當為民主並不保證什麼好的未來. 他們不會理解泰國的都市與城鄉的人之間的差距, 亦不會去了解前泰愛泰黨在鄉郊做了些什麼, 泰國君主立憲中軍方, 泰皇, 及政黨之間的奇妙關係, 當然可能泰國的民主存在缺陷, 但他們的結論是一步到位, 連去了解及去討論相關的民主政制方式的改善地方的熱情及遠景都缺乏, 然後就是將頭埋在沙堆, 但願民主永不要到來, 一切維持現狀就好. 香港的政黨和政府大概都是這種質素, 消費券, 銀保, 大抽獎, 我的媽呀, 不知道還以為是金融海嘯嘉年華會, 答中有大獎, 給老闆FIRE不用擔心, 只要消費, 就有機會中大獎. 報紙評論已有人說, 這是什麼老掉牙的救市方案? 03年SARS時已經搬過一次出來, 但這些政黨又樂此不疲的循環再用, 連點新意都沒有. 03年有CEPA自由行, 香港政府現在大概又會繼續等運到. 究竟香港的政策研究是否經費不足, 當我們又再受到金融風暴襲擊, 只側重金融服務業的香港未來究竟應該怎樣作出產業轉型, 可否來一個深情的討論? 當廣東省都抱著"睬你都ON"的心態, 努力擺脫舊有粗獷式高污染低技術而作出工業產業和勞動力的「雙轉移」政策, 香港政府就可否有點遠見, 別再指望什麼勞工法寬限, 或者廣東省會繼續呵護港商. 現在連溫家寶都救不了你, 廣東政府不會因為金融風暴, 放棄轉型的時機, 這是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的重要試點, 即使陣痛期很長. 廣東政府都想轉型, 但港商好像還停留在接單, 做貨的階段. 政府, 商人何不帶頭投資於科研, 或者討論未來香港產業如何轉型, 既然成也金融敗也金融的話都說出, 為什麼不可以努力想點遠大的方案呢.

香港人就是這樣, 總希望什麼(包括民主)可以從天上掉下來, 但連一絲去爭取的熱情也欠奉,一天到晚守株待兔. 我不知道問題究竟在那, AO出身的人總不能提供良好的願景給我們. 其實我也同情董伯伯, 起碼他提供了新的方向, 只是他指揮不動香港的官僚, 情況就如萬曆一樣.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崑曲/ 莎士比亞

林沛理在專欄說曾問白先勇, 崑曲會否和在舞台與其他表演對話, 白先勇好像黑了黑面, 沒有回答, 林生形容白先生是純粹主義者 (PURIST). 又問莎士比亞為何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其劇作是一個"開放的文本", 言下之意即是白先勇對崑曲藝術的嚴守 (印象來自問答), 反而無助開放崑曲這門藝術.

崑曲和莎士比亞做對比? 世界文化遺產又和與其他表演"對話"又有什麼關係? 首先崑曲是包括劇本及崑曲的表演形式, 而莎士比亞是指劇本嗎? 一個劇本當然是開放的文本, 問題不是本身其開不開放, 是讀者怎樣閱讀和詮釋, 如果香港的ABC君拿崑曲的劇目做口水歌或RAP, 我也可以說崑曲的劇目是開放的文本. 但崑曲作為一種傳統中國藝術, 除了劇本外, 對其形式有獨特的要求及與之對稱的欣賞美感, 就好像京劇, 自同光十三絕以降, 劇種及表演形式都完足發展, 民國以來各位大師亦在自己的肢體創作及唱腔方面為京劇加入不同的元素, 但對於表現的形式, 始終有一定的堅持, 總不能背後有豔女伴舞或有阿姐跳HIP HOP吧. 作為崑曲的愛好者, 白先生對於振興崑曲的努力, 實在值得讚揚. 至於他卻不是崑曲的教父, 崑曲以後的發展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不需無限擴大, 也不需用莎士比亞來比,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個性喜好, 也不用上綱上線. 至於林先生的擔心, 未知是否害怕中國傳統文化變成死去的藝術, 徒具形式而沒有了生命, 但我又不覺得能夠和其他舞台表演對話, 就可以使其重新. 唯物論調會說崑曲和現時的生活形式脫了節, 更多的媒體會令這些舊有的技藝慢慢消逝. 當然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是, 文化水平低落亦是另一主因, 中國共產黨滅絕自己文化又是一個主因 (你看王世還的書中所臚列的玩意有多少? 你有幾多聽過?) . 這些藝術和整個國家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 唉.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蘭開夏道? 別搞笑麻

舒爾賽傳來新入的書, 名曰蘭開夏道, 看序, 奇怪為何是信報上的專欄, 但我卻一點看過的印象也沒有, 原來是逢星期六的, 或許我從沒留意專欄版吧. 對於書, 舒先生按語: 港女代表. 覺得有趣, 拿上手看看, 感覺很像號外年代的穿KENZO的女人, 那類以專業行業辦公室謀生的中高層中產為主的日記式散文. 書中女主角的口吻, 的確很符合主流對港女的定義, 串, 搵到幾個錢, 物質主義, 讀過下書, 專業, 識幾句英文, 自己以為好有品味. 我對港女並無任何負面的本質定義, 港女的問題, 對我來講, 只是表面上開放, 而心底裡傳統. 表面上男女平等, 聰明開放, 心底裡仍然要求男伴一定要比自己有錢有學識, 還要有品味幽默, 至於物質至上, 香港人應該對此不陌生, 也沒有什麼值得大加鞭撻, 反正大家無論批判或擁抱資本主義也好, 斷不會走去北韓搞革命. 所謂有品味, 只是一個學習模仿的過程, 以前只有皇族或讀書人講品味, 商人只有銅臭, 發財立品捐官有之, 然後再學習模仿. 現代社會消費至上, 所謂品味權力或擁有權下放, 只要有錢就能消費品味, 皇族或門閥貴族瓦解, 講品味流向藝術家, 然後操弄資本的商人供養藝術家, 點綴自己, 一拍即合, 再發展下來專業興起, 中產階級的產生又使品味多了一個消費者, 而這層人是將品味個人化, 結合自己學識和較豐裕的金錢, 除了排斥有錢人/ 無錢人的品味, 更意圖奪取品味的話語權 (我不想用這個字眼), 於是飲紅酒聽RACHMANINOFF, 秋天要到天香樓吃大閘蟹 (看書的序) 成了指定動作, 不懂說一兩種紅酒名配上年份 (別讀錯名字哦~) , 拜託, 別跟我在一起, 看了就想吐 (人家模仿的耶~) . 大商人用幾億BID了Andy Warhol (買左距D畫真係禍可喇今鋪) 就是炒高個市, 有錢無掟洗, 起碼我會在布魯塞爾買下畫冊, 仔細打量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好, 嘮嘮叨叨說一大輪, 不過是想說, 大家都熱烈擁抱消費主義, 犬儒一點就好, 今天他人學消費成上流人, 和你沒別樣, 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品味, 不是消費出來的, 如果有空, 不如讀讀王世襄的錦灰堆, 或者最後的貴族, 康南海的女兒那一代, 才是貴族, 其個人才情及喜好, 才稱之為品味, 蘭開夏道? 別搞笑麻. 港女/ 非港女, 就像女主角說, 中環價值和深水埗價值可以並存, 不應對立 (for god's sake, 現在誰說對立? 是那一個dominant麻!) , 引書中學吳彥祖話齋: 女人,值得縱, 值得寵. 後加, 無論是港女還是不是港女.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能說「不」 (十一月選書)











這是不關這本書的事, 又算是關於這本書的事. 今天在信報看了林沛理的鴻文"已經發生的改變", 林說選黑人總統不是革命, 是一場已發生的革命, 如果希拉莉勝出成為女總統, 方可稱為真正的革命云云, 以白宮群英, 24及三軍統帥收視, 以及will smith在i am legend擔正做倖存者及morgan freemank在電影多次做上帝或總統去做例子去支持一個男性黑人總統是美國民眾可接受, 而女總統領銜則收視滲淡, 這個推論薄弱得如香港經濟,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 香港家庭一定像家好月圓或溏心風暴般日日家嘈屋閉. 電影電視怎樣操控 (manipulate) 劇本或隱藏意識形態信息, 去單方/ 雙方影響audience的perception已經足夠寫一本書, 而希拉莉輸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別忘記美國的選舉人制度, 所謂選舉人票的多寡, 並不真正代表支持者的數目, 再者, 美國州份多, 人口結構, 思想信仰皆有不同, 雖然都是美國人, 新澤西和猶他的人的思維己大大不同. 如此錯綜複雜兼立體的problematique, 林生一篇文就可推出結論, 佩服.

林生的影像的"邏輯與思維"和"香港,你還剩下多少"讀來都不錯, 雖不是十分具啟發性 (inspiring) , 但分析事件時總有新的insight. 但到這本能說「不」的秘密時, 有些推論已屬武斷, 而且沒有新意, 很多時只是把社會理論對當下現象的分析再重複一次, 或許這是香港文人的局限. 由些媒體和字數限制, 每一篇文章的長度十分有限, 要全面分析一件社會事件並不可能, 想要有空間發表意見, 卻只有受制於媒介的空間限制. 香港文人最擅長的, 可能是專欄式小品文, 但當批評文類亦受此限制時, 你敢說susan sontag也能寫出享負盛名的批評文類嗎?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書店奇談

昨天經過公司樓下門口
樓下阿靚姑突然喝住了我
「肥仔,你地尋日無開舖呀?」
我跟他說不是啊
「但係你地有客上去之後落來問我係咪執左喎你地」
我跟他說不是啊
然後我問他那位客人是幾點鐘上來
她跟我說大約四點多左右
于是我便起疑了
前天(禮拜日)明明是店主N看舖的
然後打了給店主N
店主N跟我說他禮拜日那天整天都在啊
這我便覺得奇怪了
于是我在想會不是近來公司越來越靈異
而出現了鬼揞/掩眼
找不到我們的書店?
為了這樁奇案,我們找到了湯川敎授
湯川教授也覺得這摏奇案太不可思議
于是湯川教授便在我們書店看起書上來
把聞一多全集、錢鍾書全集、清朝全史及唐代交通圖考都看遍都得不出結論
再把上古音系、詩大調、粉紅色噪音、中國文學史及所有後現代的理論都看遍了
還是找不到頭緒
突然湯川教授在地上寫下一大堆算式,他得出了結論
他一直認為鬼神之說不合乎邏輯
唯一的解釋是那位客人走錯了門子
去到二樓便把那間修甲的主觀投射了以為是我們的店子
找不到我們便以為我們關門了

───────────────────────────────

昨天有位內地客人上來
問我:「這些書可不可以看的?」
我愕然了,這些書擺在這裏不是看的那會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過這也不是最驚奇的問法
曾經有人走上來問:「你們是賣書的嗎?」
我真的想答,其實那些書我們不賣的
別要看我們是書店
我們表面上是賣書,
但我們其實就如毛主席所講
「打著紅旗反紅旗」
「打著JJ反JJ」
用現在的潮語來講就是「曲綫」
我們就是曲線賣書
或者準確點用黃毓民的話語來講
我們賣書就是要凸顯香港人不看書的荒謬性

----------------------------------------------------------------------------------

或者可以這樣講,
我們開書店主要是想教人: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書店奇談

今天
回到
公司
店員W告訴我
他今日下午把全書店都找過了
發現不到易拉架
然後往樓下一看
易拉架原來已經一早筆直地豎在樓下的鐵閘前面
而店員W也發現今天回去有些書亂放在地上
理論上昨晚是店主N看舖的
因此便打去問店主N
店主N卻說他昨晚明明把易拉架收回放在公司
地上也沒有書亂放
於是又打給店主L
然而店主L今早要上班根本沒可能回來
而我則在家睡到下午差不多二時才起床
而根據過往經驗
地產代理及業主都沒有留本店鎖匙
于是便往有賊盜竊方面想
然而本店並沒任何金錢書本上的損失
也就算有賊盜竊也不會傻B得幫我們拉好易拉架吧?
因此最後得出的結論
是一個謎
我們已經把這起事件
交給了美國FBI莫霍斯及郭丹拿警員處理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葉英傑《背景音樂



評論新詩是一種很吃力的工作,寫新詩有其不同的流派傳承,文體(風格)又不同,就像古人寫古詩一樣總會被那些詩話說成酷似杜甫還是李白。

然而現在的新詩,已經逐漸變成一種語言遊戲,由難懂晦澀,變成難以解讀,由麤入符號,到完全是符號的反符碼。這些語言實驗的詩,或許讀第一次便有那種陌生化的新鱻感,但經過時間的洗禮,不一定會沉澱成為經典。

有些年輕詩人寫詩很平淡,但讀下去卻覺得枯燥乏味,有些年輕詩人卻用上了一些語句不通的陌生化語言,然讀下去卻覺得只是文字遊戲,沒有詩應有的美感或藝術的形相。所以香港的詩人中,我比較喜歡葉英傑,葉的詩平淡雋永,有趣味,可以從很少的事間用他那獨有的角度觀察世界。喜歡葉英傑的詩就如我喜歡查慎行的詩一樣,喜歡那平淡下那種空靈,那種弦外之音(我想香港年青詩壇還能給我這種感覺的,我只想到鄭政恆)。

當然,喜歡一個人的詩只是一種很私人的感覺,而且也只視乎讀者如何的詮釋。但我相信詩之所以為詩,理應有它自己的美學特質,能給人美感,而葉的詩能拿捏到,做到了這點。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粉紅色噪音 (九月選書)




我想夏宇是最懂得怎樣包裝一項事物的人了, 如何將一本詩集精緻化, 商品化, 視覺美術化, 稀有化, 藝術品化, 實在是一個難題. 粉的第一版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要訂都沒門, 當我手執這本粉紅色噪音再版時, 我是有一刻屏息靜氣, 彷彿弄花了會好心痛一樣. 裡面的內容, 我沒打算分析, 誰會做那樣煞風景的事呢? 何況要分析, 門都沒有...........那種透過白痴翻譯機器硬譯的玩意, 很多人老早就玩過了, 誰還會乾巴巴煞有介事的走去慢慢把玩那些不忍卒讀的"句子"? 當然, 你要把這個行為過程浪漫化, 沒人可以阻撓你. 可夏宇不但做了, 還把它弄得美倫美煥, 附以一大串的意義。拿在手中的這一本彷彿是透明的詩集, 實在令我覺得有一種藝術品的感覺, 捧在手裏怕掉了, 含在嘴裏怕化了, 還真是比得上故宮的玉小白菜. 夏宇就有這種魔力, 不得不佩服. 至於這本東西是什麼, 就由閣下自己判斷好了.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下一個十年

看了陳冠中的下一個十年, 其中有一個chapter是講香港的自我認知, 章中說所有答問(有關身份問題的討論)都是有語境的, 要看你怎麼問法. 他有一點是對的, 很多社科統計的設計問題, 當涉及中國人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承認與否), 對中國人/ 香港人的定義都是語焉不詳, 而問題可能是一個偽問題, 而在陳生的理解中, 這種問法做成了無謂的社會對立及分化, 而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是可以並存, 很多人都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又是香港人. "中國人和香港人的身份本來就是並存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只是香港的社會科學家用謬誤的方法硬製造了身份撕裂. " (p.85) 陳生指出社科統計問題中的身份設定有問題, 這是對的, 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可以並存而不一定對立, 這也是對的, 不過是否"本來就是並存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只是香港的社會科學家用謬誤的方法硬製造了身份撕裂", 這個就有點問題, 首先中國人本身這個範圍的認同, 本身就有幾個層次, 好像是國族上的, 地理上的, 文化上的, 從國家生產隨之而來的主體意識 (或者調轉). 香港人亦是, 當社科研究模模糊糊問中國人/ 香港人認同是, 就像在photoshop中把psd file中很多layer compine成為一張jpeg, 而陳生說兩個身份本來就是並存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亦把身份問題的層次簡化. 回歸以後, 身份撕裂是硬製造出來的庸人自擾, 還是真真實實的精神分裂, 嘿.

如果香港人答自己是一個香港人的內涵, 同一個河北人, 上海人說自己是什麼什麼人的話, 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了.

2008年9月8日星期一

正文書店告急

見到個個都話告急,連陳振聰都話告急,那正文書店都來個告急。

我希望大家,由今天、明天、後天開始說服一百個朋友捐錢給正文書店。

多一間三聯、商務印,少一間三聯、商務印有什麼別?

正文書店會為社會帶來變,然後香港社會風氣就會改變,最後香港就會改變。

全家總動員,錢投正文前!

仲有,大家爭廁所的時候記得大聲同人講:我膀胱告急!

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短評兩則

尋日睇頭條, 有個專欄人話:"有云:要成為世界級運動員,先要揀選你的父母。研究DNA的學者,已能分辨那些是影響運動表現的基因,但引用這些科學技術去製造超級運動員,卻有違人類道德。也許,我們可以鼓勵一些世界級選手,結為夫婦,把優良的因子繼續傳承!" 真令人遺憾, 用科學技術去製造超級運動員, 同鼓勵一些世界級選手,結為夫婦,把優良的因子繼續傳承, 在思想形態方面, 究竟有咩唔同.........如果係甘, 跑二百四百就一定要有米高莊信既gene, 遊短途要波波夫遊長途要赫傑, 打籃球要有mj. 呢種基因決定論暗瓦底同法西斯優生學或者德國佬果套優秀人種學有咩分別? 我唔講優生學既道德問題, 先問一句, 究竟運動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運動最吸引人既地方係奇蹟既發生, 波係圓既. 破紀錄一刻的確係好興奮, 不過基因決定論或科技進步論的確令人倒胃. 好彩, 仲有團體運動.


或許一切都是由陳太開始, 她不選, 九龍東的豬肉成轉戰港島, 由於轉換戰區, 需要有實力的地頭虫護航, 於是造就了葉國謙帝國驕雄式的i will be back, 肥皂劇式的劇情開始上演. 發哥在大會委曲求全, 眾大老拍案而起, 個個都是黃忠馬援廉頗, 擺了姿態, 什麼別讓別人在頭上屙屎屙尿, 活像喝了 幾廿罐red blue, 生了幾對翼, 要在別人頭上反屙, 是時候揭竿起義, 只差一張黃袍, 發哥背後是七十萬原居民. 原居民怎樣以一種策略性的-投機主義-本質主義, 變換新份, 牛津出的香港文化研究書已有學者做研究, 赤裸裸的協調失敗 (分贓不云) , 好像是反英援清, 已到危急存亡之秋了, 既然號稱七十萬大軍 (當適齡的有一半, 已是選民的又有一半, 也有十八萬), 只要吹雞, 新界東六個席位當如探囊取物矣, 又何需如此委屈, 要珍惜大家愛國愛港的友好合作關係? 大家背後有什麼人撐, 心知肚明, 既然如此把炮, 何不自立門戶. 我反而還看得起那些卧身嘗膽蘇武式的傳統左仔/ 佬/ 伯, 起碼還有丁點原則.

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書店奇談

早一陣子有個客人上來
臉上一直掛著詭異的微笑
視線一直望著我
我好像覺得背部有陣涼風
突然他拿著讀書好
在上面指劃著
用那詭異的笑容問我
有沒有那夲書
我把蓋著書櫃的布揭起,
找找
回答他說沒有
但他好像不太相信
就學我把蓋著書櫃的布揭起
然後把頭不停往內鑽
我唯有把時光機開動
把他的頭送到2067
他急忙把身軀抽出來
我忽然想起了卡爾維諾,不
應是無頭雞麥克
不過我好像還感到他那詭異的笑容
然後他挺直腰板便往門口走去

**********************************


早一陣子,
有個衣衫破爛,身上有股濃烈異味的顧客上來
往音樂書那邊走去
然後拿了兩本書過來
然後我問他
你喜歡搖滾楽嗎?
Yeah! Rock N’ Roll
那你最愛那個搖滾樂手?
錢鍾書啊
你真有品味, 我也很喜歡
Yeah! Rock N’ Roll
你有玩開或聽開搖滾樂的嗎?
沒有啊
Yeah! Rock N’ Roll
最後他臨走也千叮萬囑我們要入多一點搖滾書

*************************************************

早幾天
有位流亡詩人
在我們窗前輕輕飄過
拋下了幾本書
與幾首詩
便消失了。

**********************************

空即是吉
吉即是空

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珀麗灣

星日帶團去了珀麗灣, 其實即是馬灣, 我十幾年前去過, 當時還未有青馬大橋, 只有未完成的橋墩, 馬灣是一個荒蕪的島, 還記得在現時的珀麗灣對出的沙灘, 隨手可以拾到白色的珊瑚, 外公更拿回家做盆栽裝飾. 不諱言, 我是極度討厭珀麗灣, 不過是愉景灣的低級版, 討厭的不是這種建築模式 (仙人板板的你討厭都沒有用) 而是這種不斷入侵的潮流, 將所有地方都變成可以用錢就買到的私人花園. 注意, 馬灣公園, 恕我偏僻說一句, 真的為了什麼狗屎保育嗎? 去你娘的不過是想將一個"沒有特別"的野外地方, 變成珀麗灣住客眼皮底下的一個私人花園. 不過是新x基與政府deal時的一個協議, 你不留意還懶得建. 馬灣是什麼? 有半個地方是新x基的, 你走的路其實都可算是半私人地方, 如果可以, 我想有些住客還巴不得在附近立個牌: 非住戶不得內進. 馬灣可是有汽車管制的, 這真的是什麼環保理由嗎? 環保的不如不要在這建民居啦笨,. heyheyhey, 有誰care這個曾經挖掘出香港早期歷史的歷史遺蹟? 有誰會關心這個project對馬灣歷史有多大影響, 難到你看到因為建築計劃, 所以遺址要加緊挖掘 (上個世紀的事) 的新聞, 你不會想笑嗎?

我笑了, 因為坐在沙灘上的我看到有漂亮的比堅尼女郎走過, 總比什麼碗窯吸引啦.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從民主戲一場到CHANGE

看陳雲的書, 總覺得有點滑稽, 滑稽不是說他的政治評論, 而是他說自己修道, 言語間有時自稱貧道, 但分析時事, 卻常常用上法家的法術勢, 好像修的是黃老之術, 多於真的歸宗道家. 最近的政治風波, 看來陳生又有好好的評論題材. 想不到王永平及陳祖澤高些AO系的前高官也出來指點一番, 尤其是以前頗低調的平叔, 差不多要說到出口: "這是政治問題, 蠢材" . 要質疑的, 不是各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學歷, 更不用說甚麼經驗與學問之間的對立關係, 而是整件事的處理手法, 政府都是七, 七在錯估/ 低估/ 質質膊唔多覺公眾的愛國心, 七在無腦兼閃閃縮縮. 所謂的政治助理同副局長, 請番黎係協助局長做政策解畫, 但這些拆彈專家而家身上都有幾個炸彈搞唔掂, 你叫大眾點信距地有料? 仲要一個政治助理坐底都d3人工, 你叫班係政府磨左十幾廿年都係十幾皮的"高官"點會服氣, 分分鐘一個政治助理仲高人工過一個署長, 你估邊d人最多聲出, 睇下王生同陳生就知啦. 本來這次新增職位, 只係問責局長的伸延措施, 要郁既係公務員系統, 將距地逐步變成執行決策的機器, 減低決策能力, 同廢相差唔多, 董一搞問責高官, 陳方安生無耐就辭職, 而家連以前司局級官員都出黎插把咀, 就知邊d人最怕第時俾人邊緣化. 政府最講資歷, 我諗好多人都對曾仔的奇遇又妒又恨吧. 最開心就係北京, 前朝既遺臣狗咬狗骨, 連個制度都就黎搞到七國甘亂, 去殖化? it's possible! 得左. 不知曾仔是如傳言所描剛愎自用, 還是心戰室的顧問偶有所失, 這次風波愈弄愈大, 實在難看. 香港現在的政制, 實在奇異, 或許重要的是制度的改變, 而不是香港某些政治評論員日講夜講的形象或者對政治化妝的迷信, 香港不需要obama, 需要的是對政制的徹實檢討或撥亂反正.

講開obama, 最近常常聽到we need change, america needs change, obama終於解決希拉利, 正式成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不過距都唔係贏好多, 點樣處理希拉利, 吸埋距d票源好重要. 尤其係obama同麥凱恩的政策主張南轅北轍, 輸贏好難講, 一陣好似2000年台灣選舉甘就唔抵. 和美國一樣需要change的, 可能還有日本, 木村新劇就用上change做劇名, 大講木村怎樣由一個小學教師變成一個好的內閣總理大臣. 容許我以偏概全, 或許日本人真的厭倦了派閥主宰的小政壇 (說小是因為日本基本上是由自民黨獨大, 號稱一個半黨) 無論是我記憶所及的橋本龍太郎到小泉純一郎的早期小陽春, 到安倍晉三的極度失敗至現在穩陣派的福田康夫, 除了福田康夫無啦啦發大達外, 基本上日本的經濟都沒大起色, 或許如劇中所演, 大家都是"吼"著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 已不是真的想振興日本, 才會有這個糊里糊塗的傻小學教師傻更更的當上總理大臣, 而行事又完全無事政治規則的灰姑娘故事吧.

change, 可能是今年的主題吧!



2008年5月3日星期六

潮爆中國 (五月選書)




與其說這是一本文化評論集, 不如說這是一本遊記, 李生帶給我們的, 除了對當代中國種種現象 (建築, 時尚, 媒體, 空間, 人際關係) 的解讀, 最重要的 (對我來說) , 是帶給我們當今中國種種的不可能的現實 誠如作者所說, 中國的速度太快, 這一刻是潮, 後一刻已是out. 當我們還熱烈券戀著 (請容許我用熱烈二字) 大香港的餘暉 (或許繼承了前宗主國的大英帝國式自戀) , 李生明確告訴我們, 中國要幾潮有幾潮, 同性戀課題可以放上媒體討論, 性文化節一屆接一屆, 文化節目你想像到想像不到的都有, 各種中產精緻消費文化開始盛行, 當香港人覺得過羅湖關是等去出國的時候, 中國的新新富豪已經是自駕遊的穿州過省的到處主題式玩樂. 各種現象都不斷提示著我們, 香港已經out了, 當香港富了幾十年, 那一群中產階層還是產生不了一種精緻文化的時候, 中國的新新代, 已經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creation. 就如作者最後所說, 香港最錯的是 把我城當我國, 但其實當中是一個吊詭的邏輯, 當我們概嘆香港大部分的雜誌比起現在的中國雜誌是垃圾, 香港的電視台年復年毒害香港人之際, 我城當我國的邏輯正暗暗運行著. 我必須講的是, 當李生認為"港與深圳的最終合併的時候", 他忽略了一點, 主動權已不在香港的手中, 十年前別人央我們建港珠澳大橋, 十年後是我們央求別人. 當我們幻想香港與深圳最終可以成為超級城市, 各種優勢可互補之際, 喂, 現在是別人要不要我們, 不是我們要求別人. 要求深圳成為我們的伙伴, 在理論上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但卻無視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暗底競爭, 甚至是市際, 省/ 市, 省際, 省/ 中央的權力互動與較勁. 畢竟要記著的是, 雖然是具有中國特色, 但社會主義/ 集體領導/ 五年計劃始終有其不可動搖的權威, 只要看看上海新廿十年的發展史以及近期的情況, 大概就可以捉到一點中國城市發展的特性. 此書帶給我們的重點, 可能不是我城當我國, 而是香港人這個新的城市身份認同, 可能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先鋒的悲劇人物-記張競生

原本這篇爛書評是寄給某本雜誌的,但因為字數過多(乃自己無聽書之過),雜誌出的會是刪節本,而這裏出的會是足本。徵得該雜誌主編同意,在此登出。

最初偶然得知張競生的名字,是緣於當時左click右click的,知道台灣大辣出版社出了一本張競生的《性史 1926》,看過《性史》的序言,十分佩服張競生這種人,或許他是當時社會的先行者,然而這些超前的思想,不一定會為世所容,就如尼采,也如卡夫卡一樣。

在《浮生漫談 張競生隨筆選》一書的代序中,張培忠便提到:「李敖說:編《性史》的張競生與主張在教室公開做人體寫生的劉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錦暉,被傳統勢力視作『三大文妖』。可時代的潮流終究把『文妖』證明為先知先行者,張競生的悲哀,更是那個社會的悲哀。」

張競生,原名張江流,後由私墊先生改名為張公室(而非維基所講的字公室),典出李斯《諫逐客書》中的「強公室,杜私門」,後因受赫胥黎的《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影響改名張競生。

其 實張競生提出過很多主張都是當時的先驅思想,比很多人走前了很多年,如張競生在性學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提出了「第三種水」,在其《性史》中有提及,在這本 《浮生漫談 張競生隨筆選》中也有不停地反覆申述,「第三種水」是女性性高潮時從巴氏腺囊釋放出來的體液,直到1958 年,德國女科專家格萊芬堡通過科學手段才予以證實,及後還出版了專著《格氏點》,又稱「G點」,但張競生在一九二幾年便已知道,如果有看日本A片的話,也 知道日本人很喜歡的「潮吹」,其實張競生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經提出。

又例如在人口控制方面,張競生在1920年已經向當時的陳烱明提倡節育的觀念,但被當時有十多個子女的陳大罵為「神經病」,另外在1953年也曾上書中央要求提倡科學地節育,都比馬寅初在1960年發表的《新人口論》為早,也比費孝通走前了很多年。

另外有學者以為金岳霖是把西方邏輯傳入中國的第一人,當然如果要考證的話,湯若望的時候已經把當時西方的邏輯傳入中國,但是否嚴謹意義下的現代西方邏輯,當然有待商榷,但若真的要算起第一個在北京大學教或在當時中國大學教邏輯學的,斷非金岳霖,而是張競生。

而當時第一個把盧梭的《懺悔錄》譯到中國的也是張競生,另亦如李怡所講:「一九二六年出版《性史》,這是中國人最早的性學報告,比金賽博士的《男性性行為》還早了二十二年。」

當然這些外緣的題外話說多,就內地這本新出的《浮生漫談 張競生隨筆選》來說,分別輯錄了張競生在新加坡及香港發表的《浮生漫談》、《十年情場》及《愛的漩渦》。

其 實三部份有不少內容其實是有所重疊的。張競生的散文給我的印像,是他受到當時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如果大家覺得徐志摩的散文是有點濫情的話(或呌感情氾 濫),那張競生的散文也可以算是這種,但當然張競生的散文少了很多徐志摩那種修飾詞,但整體來講,張競生的散文比徐志摩寫得更赤裸裸。

如 果說郁達夫的散文內充滿了性壓抑,則張競生的散文寫得很露骨。我想就算現在的散文家也很少會把自己獵艷,與法國女孩做愛等的事情都寫在自己的散文中。而張 競生在字裏行間對這些往事似乎都充滿著得意之色,不斷強調的就是自己在法國時候的性史,當然有人會罵他荒唐,又或者就算張競生生于這個時代,也一樣會有人 對他口誅筆伐,當然也會有人羨慕他那與這麼多洋妞做愛,就像有人在網上封Rick Lee為華人之光一樣。

我們或許只注意到張競生對性方 面的論述,但很多時候忽略了張競生的美學思想,其實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張競生的美學思想是要求解除束縛,要回歸大自然,如他不停地強調美的什麼什麼都是 以大自然為標準,以真及美為標準,所以張競生會在樹林、在沙灘、在野外的地方與人性交,而他自己反而最喜歡是這樣,談及服裝,他自己也會全身裸露在野外散 步之類,這有點像《世說新語》中劉伶:「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的感覺,或許張競生就是這種魏晉狂士式的人物,反對束縛,要求回歸大自然。

但 張競生這種回歸大自然也竝非昰一種放任,事寔上張競生在書中不斷強調他並非一味強調性交,也反對濫交,而要在有感情基礎上才會與人交合,而張競生會入田勞 動,強調多菜,多蔬果少肉等的飲食習慣等,也是我們近年來才興起的飲食及生活觀念,而他說有益的酸牛奶,或許正是現在娃哈哈及益力多的雛型呢!

另 外,我在張競生的散文內得知張競生很喜歡蘇曼殊的詩,但不知他們之間有沒有見過面,但也難怪,情僧蘇曼殊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的確與張競生有點像,大家 都有點為世不容的樣子,再加上蘇曼殊的審美角度或詩中的境也是不錯的,而蘇曼殊也很喜歡浪漫主義時的詩人拜倫,我想這也是張競生與蘇曼殊能契合的地方。又 例如我們以前看蔣夢麟的《西潮》,在那介紹序中,把蔣夢麟講到是一個兼容并包,很有開放思想的人,但在張競生筆下,蔣夢麟反變成一個負面的人物,這裏誰是 誰非,實不用深究,但至少可以給我們看到另一種的,側面的論述。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張競生與周作人,周建人等打過筆戰,但張競生卻表示周 作人原來也讚過張競生的,張競生也與當時的性學家潘光旦打過筆戰,但正如卡維波所言:「在張競生與潘光旦的論戰中,後者只是用西方性學大師與性學術的大帽 子來批判張競生的『偽性科學』(潘光旦曾翻譯過西方性學大師藹理士之著作)(引案,張競生也譯過藹理士的著作)。在張競生飽受社會保守勢力打擊與壓迫時, 潘光旦的批判頗有落井下石的味道。

潘光旦在民國保守社會中他以性『科學』來抗拒可能性污名,雖然有自保的效果,不會惹爭議上身還能名重士 林。但是他卻因為連結上科學的禁慾態度,對於突破社會保守的貢獻遠不如張競生的開創性,也沒有把性解放的進步氣氛帶進共產黨或左派知識圈內(中共表面的禁 慾保守和後來的極權不能說沒有關係),因此他也無法像Wilhelm Reich那樣具有偉大的歷史地位。

相反的,張競生雖然不像Wilhelm Reich是左派,但是對中國性觀念的突破與進步,有著難以估計的影響與貢獻。」

當然張競生也有其夲身的局限,如他免不了仍受五四時候那種科玄論戰的影響,把張君勱說成是玄學鬼,又例如在其提倡不吃早餐或早餐不用豐富,又或者認為食魚有毒之類,在現在看來不免站不住腳。

總 體而言,張競生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悲劇人物,他注定會被人們遺忘,也注定是以悲劇告終,他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對世情、對周遭的政治環境認識得不 透切,就連當時土改什麼什麼時自己的妻子已死也還懵然不知,就連中共要對他批判都還傻傻的,比起他的妻子還不如。但他的確就像一塊石頭,一下子打入五四那 時的波浪裏,激起了不少浪花,他能夠在當時引起這麼多的討論,尤其打破了當時的道德枷鎖,如把一向以來的中國人的處女膜情意結大加鞭撻,他那些愛情的法 則,也激起不少討論,甚至到最後由于《性史》、《第三種水》及美的書店等而引致官非,受當時算是進步的知識份子的道德指責,我想這在當世只有台灣的何春蕤 教授能有如此大的爭議及受不同人的指責。(或許連李銀河教授也沒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但張競生這些浪花很快就消失在五四的狂潮中,以致很快被人遺忘。

我 們或許不需在此評論張競生的功功過過,但我們或許那反思張競生的悲劇那在我們香港或現在的中國揭櫫到什麼意義?又我們的社會現在到底能不能容納到張競生此 等人物?這也是自從香港的中大學生報後,甚至是社會上一大班偽道德之士對性大加鞭撻,仿佛要將性這種論述禁絕,仿佛不曾發生便不存在等所要思考、反思的事 情。

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

舒夫真高加朗拿度

不記得看過那篇文章說過, 睇波的男人會aware自己的年齡, 始於看到自己喜歡的/ 同年的球員逐漸退下來. 最近有傳ac米蘭將會回購軍刀, 如果舒夫真高加朗拿度, 是多麼可怕而令人生畏的前鋒組合, 可惜, 遲了十年. 十年前, 朗拿度在國際米蘭, 舒夫真高在東歐奇兵基輔戴拿模. 兩人成名甚早, 朗拿度在psv成名, 在巴塞隆納的表現得到了外星人的外號, 之後在國米雖然只拿了一次歐協盃, 02年與意甲冠軍擦身而過, 但98, 02年世界盃冠軍, 98年世盃亞軍, 02年世盃神射手, 世盃歷來最多入球者, 三次世界足球先生, 雖然球會生涯比較遜色, 但說他是對上十年最全面, 最可怕的前鋒, 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反對. 軍刀則成名出歐洲賽場, 其中面對皇家馬德里大演帽子戲法, 令人開始注視這位東歐前鋒, 後來加入ac後更上一層樓, 差不多球會榮耀都拿過, 但因烏克蘭實力較弱, 只有在06年世盃打入八強, 但無損軍刀作為一個極之出色前鋒的事實. 十年後, 朗拿度一傷再傷, 能否再騁馳球場, 還有否雄心已成疑問, 過肥一直困擾著他. 軍刀則在車路士浪費了兩年, 結果又是一傷再傷, 已難在英超看到他的身影. 十年之後, 舒夫加朗拿度, 是否已是一對過氣組合? 如果十年前, 這對以速度及把握力聞名的前鋒, 又是否無堅不摧? 不知不覺睇波有十年, 如果有看過全盛時期的巴迪斯圖達, 那種入球如拾草芥的霸氣, 現在的杜奧巴不過爾爾, 只有他的七成.

p.s. 今年我踢奧運的話, 17號之後就超齡了, 嘿嘿.

2008年4月10日星期四

The Band's visit 警察樂隊來訪時


well, 不錯的小品, 我不知道是否導演/ 編劇刻意如此, 故事的重點, 只是在於人性的交流, 卻沒有我最期待的東西. 感覺就像迷失東京, 電影背景換作其他國家, 整個故事還可以繼續. 故事是不錯的, 可是在我而言, 卻浪費了以色列及埃及之間的歷史背景. 於是在個人觀感上這部電影只可以和love and other disasers處於同一個水平, 有趣, 帶點狡黠的人生觀察, 但不深刻. 演員是不錯的, 人情味亦很濃, 至於是否值得那麼多掌聲, 看大家需要什麼.

yes, i like chet baker, haha

2008年4月8日星期二

美食村

好啦, 我得承認, 我不懂得欣賞, 我還以為, 這是一套紀錄片. 令人 (至少我會) 暈眩的色調, 長鏡頭但又不知道想暴露出什麼, 男女主角有趣的演技, 奇怪的故事. 彷彿要拍出大城小事式的中國低下層小人物生活雜記, 但(不) 適當配以紀錄片的手法, 有時聚焦在男女主角的發展, 有時重點又放在美食村裡的眾生相, 你究竟想點一直是我在看電影時想問的問題. 主角角色模糊, 既不是被迫的, 又不是新生代的空虛, 不知想表達什麼, 這亦是一個普通得不得了的愛情故事, 亦看不到和這個時代的中國之間有什麼值得討論. 不知是否想學賈樟柯, 但完全不到位, 救命. 想不到以這套電影來結束我今年的電影節, 我始終不知道怎樣欣賞.

那位女主角從頭上拿煙出來抽的動作很生硬, 看了一直很想笑………….另外, 可否告訴我那些配樂有什麼意思, 好像是某位工作人員不小心按了播放機的制一樣, 那首上海灘, 不是想學賈樟柯向香港電視劇致敬吧……………

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如果荒漠, 一個旅人

一個法國佬遠走他鄉, 來到哈薩克. 千金散盡, 買一匹馬, 孤身上路. 賣馬家庭的女兒看穿主角, 一路跟在主角身後, 途中又遇上一個賣字的人, 開展心靈之旅. 最後主角摒棄其他人, 孤獨留守山上, 電影完畢. 是否很存在主義, 不敢說. 只是電影中主角的一句獨白, 盡點出電影主旨: will there be a day that my heart feel free? 每個人的背景不同, 看完電影得到的感覺也不盡相同, 惟賣字的人說得最好: people need stories. 觀眾因應各自際遇, 在電影中各取所需, 好的故事, 引領無張想像, 開放詮釋, 反照自我, 感受自己的缺失. 最重要的是, this is a story, just get what u need, 不用問電影想講什麼, 要問自己看到什麼.

如果身邊真的有ULZHAN這樣的女子, 堅持, 爽朗, 清澈得如一泓寒潭, 大概我一定會愛上她.

再見美麗堡

名字美麗, 真實卻不美麗, 一群末代以色列駐守Beaufort 的部隊, 除卻了英勇無敵的面紗, 其實每天遭受四方八面不知從何而來的導彈和迫擊砲襲擊, 一個又一個的同袍受襲而死, 卻連軍人最根本的原則: 以牙還牙, 以血還血都做不到, 被迫躲在地堡中等待撤軍的命令, 度日如年. 電影一改戰爭片的爆炸格局, 只集中描述士兵度日如年的心理, 以及同袍一個一個死去的創傷. 電影節奏緩緩推進, 連第一個拆彈專家在地堡中迷路都去了十幾分鐘. 電影中後段開始精彩, 指揮官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受襲, 卻無能為力, 開始失控. 到最後成功撤退後, 指揮官第一件做的是, 竟然是除下軍服大啖喘氣. 電影中嘗試拆除以軍霸道, 無敵的一面, 連訪問死去的拆彈專家的父親, 都不是為國捐軀為榮, 旨在表現在以軍軍人面對四方八面的攻擊的恐懼及人性的一面. 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雖然我稍嫌描寫軍人的恐懼不夠深入. 反而, 危險的地方是, 這套電影表達的: 原來以軍軍人也是脆弱的表面, 替換了現實的情況. 或許最需要思考的是, 既然以色列知道他們的行為必然導致自己置身於危險中, 但為何每次當以巴之間快要靠近和解的時候, 希望最終以軍事行動扼殺於萌芽之中? 以巴問題背後以一種什麼邏輯運行著. 或許問題離開了電影本身, 但卻是我看完電影後第一個想到的問題.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春風吹到布拉格

這陣風, 一吹吹了廿年, 就如男主角說他的阿auntie: the honey moon was extended by twenty years. 那個甜蜜的年代, 一去不復返. 整個故事甜美得帶點淒涼, 兩個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家庭主人, 一住樓上一住樓下, 一個熱烈擁抱社會主義, 另一個只親英美. 整個故事雙線進行, 家庭各自以各自的搞笑溝通形式生活. 兩種意識形態, 因為一次通婚, 卻意外融合在一起, 惟故事末段, 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來到, 一個遠走他鄉, 一個自殺不遂收場. 無論是社會主義者還是親西方份子, 對蘇聯入侵, 都有一種受騙的感覺. 帶點平淡的筆調, 最後為這次布拉格之春前夕捷克斯洛伐克的生活, 劃上句號. 電影中沒有提及布拉格之春後的捷克是怎樣, 其實, 在電影最後的字幕已經交代了, 平淡得帶點淒涼的語氣, 淡淡說出: (由於不記得全部英文, 只好意譯) 這部片子獻給那些親人都在一晚後消失了, 只剩下一夜蒼涼的人. 每次笑完, 其實都帶點哀傷, 電影好得無話可說, 拍爛手掌.

正文書店訂書單

終於整理好已訂的書單, 大家可以隨便dl, 找出自己心頭好

http://testo-bookstore.com/New_Order_MainlandBooks.xls

http://testo-bookstore.com/New_Order_TaiwanBooks.xls

2008年3月30日星期日

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 英皇御準, 侍應回憶

第二套, 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 英皇御準, 侍應回憶.

以小人物經歷大時代到年老反思為電影主題, 看後不久已想起同類型的金雞, 末代皇帝和活著. 相比金雞的輕薄, 末代皇帝後的東方奇觀, 侍應回憶這套電影亦比活著深刻. 或許不應這樣比較, 反而應該拿上年電影節上映的羅馬尼亞電影布加勒斯特以東午後8分和無主孤軍來作比教, 和布片一樣, 大歷史對小人物來說, 未必一定是上綱上線的搞革命, 上前線, 小人物是否真人真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一代人如何面對過去的歷史, 如何去重組自己的記憶. 真實是最難面對, 如何面對民族-國家的歷史, 甚至自己的歷史, 才是最重要. 電影中穿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二戰後的共產歲月, 沒有一幕幕的血淚史控制, 卻在國家歷史的大荒謬中, 滲透一點點笑意, 輕鬆面對. 偶然一兩個自我嘲諷的笑位, 以及主角荒謬的大起大落人生, 即使是對德國, 戰爭都以一幕幕胡鬧的情節調笑去取代. 笑過後, 引起的是深刻的沉思: 為何別人能夠好好的反思自己? 能拿自己的歷史開玩笑? 能以諷刺調笑去"改寫"歷史? "捷克人從來不會打仗", 這是多麼深沉的一句說話, 當中的沉積了的歷史, 又有多重? 電影中性與鏡不斷的放在一起, 又有不同的比喻, 唯我最impressed的一句, 是主角拿著一塊鏡, 對別人說" seeing myself is enough", 以及最後幾幕主角從四方八面的鏡子中, 審視自己的過去. 審視自我, 真誠面對歷史, 或者是最困難的, 放下, 才能自在. 完場後不得不拍掌, 或許華工血淚史, 可以輕鬆點面對吧, 中國人太沉重了, 太悲情了.

由於感動, 所以加看春風吹到布拉格, 希望不會失望.

電影有個比喻真係好好笑: 世界最大的公司是catholic church, 他們賣的是摸不到, 看不見的貨品, 名字叫上帝. 我的是第二大............

電影節第一套電影

柳暗花明又一村永遠是對的, 梅菲定律亦一定是對的, 於是我以為兩套都看不到的時候, 最後可以遲一分鐘進場看兵風暴, 終於看了我電影節第一套電影.

三個逃兵頂不住白雪紛飛的無聊軍事訓練, 各有各走下在某點重逢. 在路上遇見走私客, 大肚婆. 大肚婆在雪地上生下嬰孩,另一邊箱三個士兵最後死在一起, 電影就在嬰兒的哭聲及三個士兵沐浴的畫面中結束. 人生生死的主題貫穿全片, 集中討論逃也好, 生也好, 死也好, 當成是尋找生命意義的電影也好, 簡單的題材, 電影如何表現才是重點. 簡潔的線條, 純白的畫面, 長時間不動的中距離鏡頭, 既沒有想暴露什麼的意圖, 也沒有多餘的對白, 只是靜靜的"說"故事. 那潔白的畫面, 也許暗示了人的生, 死, 都是赤條條潔白無暇的來, 潔白無暇的去, 我欣賞那詩意的畫面, 現在高清的流行下, 我更欣賞此片的模糊美.

講真, 套片幾難頂, 差d訓著, 但畫面真係好靚.

我終於到了圓方, 但除了白痴, 我找不到形容詞形容這個大而無當的商場, 我完全感受不到和五行的關係是什麼. 為什麼電影院要設在火區, hey, 還真夠弱智的. 如不是得到了小樺姐姐的仙女指路怕且還要多浪費時間在這個垃圾商場.

看完了, 從九龍站走路回家, 感覺還真以為自己會和電影那三個士兵一樣倒斃在路上.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如果在書店,一個廢人

  你即將開始閲讀伊舒爾賽的新小說《如果在書店,一個廢人》了。請你先放鬆一下,然後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無關的想法都從你的頭腦中驅逐出去,讓周圍的一切變成看不見聽不着的東西,不再干擾你。門最好關起來。那邊老開着電視機,立即告訴他們:「不,我不要看電視!」如果他們没聽見,你再大點聲音:「我在看書!請不要打擾我!」也許那邊噪音太大,他們沒聽見你的話,你再大點聲音,怒吼道:「我要開始看舒爾賽的新小說了!」哦,你要是不願意說,也可以不說;但願他們不來干擾你。

  你先要找個舒適的姿勢: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臥、側臥或者俯卧;坐在小沙發上或是躺在長沙發上,坐在摇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張吊床的話;或者躺在床上,當然也可躺在被窩裏;你還可以頭朝下拿大頂,像練瑜伽功,當然,書也得倒過來拿着。

  是啊,理想的閱讀姿勢是找不到的。過去人們曾站在閲讀架前看書,習慣站着。那是因為他們坐車坐累了,站着就是休息。以前還從來没人想到坐在車上看書;可今天,坐在車上看書,把書放在倚背上或者用個特製的書架把書掛在軚盤上,好像對你挺有吸引力。兩足踏在離合器上看書也許是個非常舒適的姿勢。要從閲讀中得到歡樂,首要的條件就是把兩只脚抬起來。

  喏,幹嗎愣着?伸直腿,抬起脚,蹺到一個軟墊上,蹺到兩個軟墊上,蹺到沙發扶手上,蹺到沙發上,蹺到茶几上,蹺到寫字台上,蹺到鋼琴上,蹺到地球儀上。先脱掉鞋子,如果你想把脚蹺起來。如果你不想把腳蹺起來,那就再把鞋穿上。喂,別這麼一隻手拿着鞋、一隻手拿着書地愣在那裏。

  調一調燈光,別讓它太刺眼。現在就把燈光調好,因為你一旦開始閱讀,就顧不上這些了。你應當這様調節燈光:讓燈光照亮整個書頁,讓白紙上的黑字清清楚楚;當心別讓燈光像南方中午的日光,那様强,那様直射在書上,那會使書頁反光,影響字跡的清晰度。要盡量辦好可能中途打斷你閲讀的事。你如果抽煙,要把香煙和煙灰缸放在手邊。還有什麼事呢?要小便?嗯,這你知道該怎麽辦。

  你不要期待這本書裏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你是個原則上不對任何事情抱任何希望的人。可有些人,比你年輕的,也有比你年長的,希望獵奇,從書本中,從其他人那裏,從旅遊中,從各種各様的事件中,從未來的一切之中獵奇。你則不然,你知道,如果可以抱什麽希望的話,那就是希望避免災難降臨。這是你從你的個人經歷、國家大事乃至世界大事中得出的結論。那麽,你怎麽看待書籍呢?喏,你未把書籍劃入上述三個範疇,你認為在書籍這個特定範圍内應該容忍你年輕時對一切都滿懷希望的精神,你的願望在這裏可能會實現,也可能會破滅,但所冒的風險僅僅是失望,不會有什麽嚴重後果。

  你在報上看到《如果在書店,一個廢人》出版了。這是舒爾賽的新小說,他有好幾年未發表小說了。于是,你上書店裏買了一本。你這件事辦對了。

  你在書店的橱窗裏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及書名。根據這一視覺迹象,你走進那家正文書店。書店的櫃台和書架上陳列着許許多多你没有讀過的書,它們都皺着眉頭從書架上向你投來威嚇的目光。但是你知道,你不必害怕它們,因為它們之中有許多你可以不看的書,有許多並非為了讓人閲讀的書,還有許多不用看就知道其内容的書,原因是它們尚未寫出來就屬於已經看過的書之列了。你跨越這第一道障礙後,那些你如果能活上幾次的話也許會看的書便向你襲來。可惜你只有一次生命,活着的日子有限,你只好跨越它們,來到你打算看的書中間:這裏有你想看但首先要看過別的書後才能看的書;有價格昂貴必須等到書價打對折時,或者必須等到出簡體平裝袖珍本時你才買的書;有你可以向人借到的書;有大家都讀過因此你也似乎讀過的書。撃退這些書的進攻之後,最後你來到最難攻克的堡壘下面,這裏有:

  你早已計劃要看的書;

  你多年來求之不得的書;

  與你現在的工作有關的書;

  你希望放在手邊隨時查閲的書;

  你現在雖不需要但今年夏天要看的書;

  你需要放在書架上與其他書籍一起陳列的書;

  你莫名其妙突然産生强烈願望要購買的書。

  喏,你終于把一個無限的數量縮减為一個有限的數量,心中感到一定程度的輕鬆。當然,你在攻克這個堡壘時還會遇到另外一些埋伏,例如你早已看過現在需要重看的書,你一直謊稱讀過現在需要下决心一讀的書……

  你左躲右閃,終於進入這個碉堡的核心——對你有吸引力的作者或題材的新書。即使在這個核心之中你也可以採用區分的辦法把這裏的書分為:并非新作家或新題材的新書(對你而言或對大家而言)和完全陌生的作家或題材的新書(至少對你如此),並根據你的願望和你對新與不新的要求(即,你是在非新的東西中尋求新的東西呢,還是在新的東西中尋求非新的東西)來確定這些書對你的吸引力。

  這些都是譬喻,是說你用目光迅速瀏覧了書店裏陳列的圖書書名,徑直走向一摞散發着油墨味的《如果在書店,一個廢人》,抓起一本拿到收銀處付款,以確定你對它的所有權。

  你茫然地向周圍的圖書又看了一眼,便走出正文書店(或者說得更確切些,周圍的圖書怏怏地望着你走開,其神態仿佛一只丢失後被收容在市政府特意設置的籠子裏的狗,看見自己的一個同伴被其主人認領後牽着鏈子,跟在主人後面離開)。

  這本剛剛出版的書使你感到特別高興,因為你手裏拿的這本書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本新書,它的新也可能像工廠裏剛剛生産出來的産品一様,只是一種外表上的新。在古老的圖書館裏,書皮只要不發黃,書口只要不弄髒,書脊只要不皺裂,書籍就保存着它的新外表。不,你希望得到的不是這種新,而是真正的新,希望它不僅今天是新的,而且永遠是新的。你希望讀完這本新書之後,能够留住這種最初的新的感覺,竝且永遠不再去探索新、追求新了。這回你能如願以償嗎?不知道。讓我們先看看它最初給你的印象吧。

  也許在正文書店裏你就開始翻閱這本書了。也許你没能翻閲,因為它那時外面還包着一層玻璃紙。現在你站在公共汽車上,擠在乘客之中,一只手還抓着車上的扶手,你開始用另一只手撕開包裝紙,你的動作有點像猴子,像一手抓住樹枝一手剥香蕉皮的猴子。喂,你的胳膊肘碰着人了;向人道歉!唉,起碼應該這様。

  也許正文書店老板没有把書包上,給你放在塑料袋裏了。這様就簡單多了。你坐在你的小車方向盤後,汽車停在交通信號燈下;你從塑料袋裏取出書,撕開外面的透明玻璃紙,開始閱讀開頭的幾行。這時喇叭齊鳴:緑燈,你堵塞交通了。

  你坐在你的辦公桌前,把書放在一堆文件中間,仿佛隨意丢在那裏。過會兒,你把文件移開,這本書便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漫不經心地打開書,把兩肘撑在書桌上,雙手握拳支撑着太陽穴,好像在聚精會神地研究文件,其實你在試讀這本小説的開頭幾頁。漸漸地你把脊背靠向椅子背,把書捧到鼻尖下,進而把椅子傾斜使其支撑在兩條後腿上,并抽出寫字台一側的一個抽屉,把腳上去(脚的位置在閲讀時十分重要),最後你乾脆把腿伸到寫字台上,蹺到尚未辦理的文件上。

  你不覺得這樣未免有點不夠恭敬嗎?當然不是說你對工作不够恭敬(誰也不會對你的工作效益說長道短;我們承認你的工作屬於非生産性活動的範疇,它在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而是說你對這本書不够恭敬。如果你屬于這種人:他們認為工作應該一絲不苟(不管是出於對工作的愛好還是迫于生計),應該有所作為、利人利己(不論是存心地還是無意地)。如果你屬于這種人的話,那就更糟糕了,因為你把這本書當做護身符或吉祥物帶到你的工作崗位上,你就會斷斷續續地受到它的引誘,每次都會使你的注意力有幾秒鐘時間離開你的主要對象,例如計算機房裏的打孔機,厨房裏的爐灶,推土機上的操縱杆,或者是躺在手術台上打開腹腔露出肚腸的患者。

  總而言之,你最好剋制一下急不可待的心情,等回到家裏之後再打開這本書。現在可以打開它了,你待在自己房間裏,家裏很安静。你把書翻到第一頁,不,翻到最後一頁,因為你首先想知道這本小説有多長。謝天謝地,不算太長。今天寫長篇小說也許有點逆歷史潮流而動,因為現在的時間已被分割成許多片段,我們度過的或用於思考的時間都是些片段,它們按照各不相同的軌道行駛與消逝。時間的連續性我們只能在歷史上那様一個時期的小説中才能看到,那時的時間既非靜止不動的亦非四分五裂的,可惜那個時代僅僅待續了百年左右,後來時間的連續性就不復存在了。

  你把書捧在手裏翻過來轉過去地看,看看護封與封裏上的文字,都是些一般的話,没有多大意思。對呀,任何封皮上的話都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告訴你應該由書本直接告訴你的東西,也不能代替你將從書中汲取的東西(儘管你可能受益匪淺也可能受益不大)。當然,把剛買來的書拿在手裏反覆看看外表,讀書本的内部之前先讀讀它的外部,也是新書能帶給人的一種楽趣。然而一切起初的快感都有個最佳時限,如果想使它變成一種持久的快樂,亦即閲讀的快樂,就應掌握好這個時限。

  喏,你現在已准備好開始看第一頁前幾行了。你希望立即能看出作者那獨特的風格。遺憾,你没看出來。你又仔細想想,誰説這位作家有種獨特的風格呢?恰恰相反,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每一本書都不相同。他的獨特性就是他的多變性。他的這部小說仿佛與他至今所寫的所有小説毫不相同,至少與你能回憶起來的他的那些小說不同。你感到失望?等着瞧吧。開始時也許你感到有點暈頭轉向,猶如你看到一個人,他的名字使你想到一種長相,可是你看到的相貌與你記憶中的長相對不上號。你往下看,覺得這本小說儘管不符合你對作者的期望,但還可以讀,它引起了你的興趣。如果你再細想想,會覺得這樣更好。如果要你選擇,你會選擇這本你還說不出個子午卯酉的廢書。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我和廣州有個約會

四天假期有三天在廣州渡過, 雖然對廣州文化沒有太深入的了解, 但有幾則事, 還是可以拿來分享.

1.
香港人最會歧視人, 這個是世所公認的. 這種歧視文化, 可能來自和香港一水之隔, 文化關係千絲萬縷的廣州. 如果有正宗廣州人的朋友或老一輩的親戚的人, 大概都會聽過他們說現在廣州城最多"loud (不發d音, 或讀作now而沒有鼻音) 佬. 此"loud 佬"其實是泛指不懂說廣東話的人/ 外省人/ 外省沒文化的人, 甚至是廣州以外的人, 只要那位仁兄不是操正宗的廣州話時, 大概已達標, 可以堂堂正正成為廣州人口中的"loud 佬"了. 廣州人大概都會怪大量的"loud 佬"們弄得廣州烏煙瘴氣, 而且最重要的是, 街頭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鄉下話", 這種心態, 彷彿廣州城的國語就是廣州話一樣. 從古代開始南方就是野蠻的重鎮, 流放下來的不要麼是犯了大罪, 就是得罪皇帝老兒, 呼天搶地呼爹叫娘, 好像此生此世就不能回到中原, 要在此蠻荒之地了此殘生似的. 以前官場有一句: 什麼都不怕, 最怕廣東人講官話. 連古龍筆下楚留香三個紅顏知己其中之一的廣東人宋甜兒一說起官話, 他人都聽不懂了. 確實, 如果你有看過紀錄片, 孫文先生 (去國父化) 的普通話真的可以嚇死人. 但要不是有兩名會議代表沒有投票, 說不定民國初年的時候, 廣州話就成了國語了. 問問外省人, 對廣州人的印象只有三個: 愛洗澡, 麻麻煩煩經常吃一些不知名的東西, 有錢. 不知是否反抗的心理, 還是成為通商口岸之後見識大開, 無論是食還是生活水平, 廣東突然拋離了其他省份, 搖身一變成為富有的省份, 口氣亦愈來愈大, 吃在廣東還不算, 其他省份的人更成了"loud 佬", 都是粗聲粗氣, 不懂吃, "污糟"的北方佬. 將來有機會"出省城", 記得多講一兩次"loud 佬", 說不定廣州人就不會當成"loud 佬"了.

2.
國內的同胞還當真親切, 無論是擠迫不擠迫, 有沒有空間, 都喜歡一個勁兒身體要碰到才高興, 彷彿要交換交換體味才能體味中國人的老話,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無論時女同志還是男同志, 碰到身體都面不改容, 人家才不理會你的性取向, 真正做到世界大同.

3.
深圳至廣州之間的火車, 都換成了和諧號列車, 有點像我在瑞典坐的x2000, 不知是國產貨還是"來佬貨", 但車速提高了, 車箱亦比較舒適, 實在是令人滿意.

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也談旅行

五十米兄談旅行, 我也說說. 復活節有四天假期, 無無聊聊於是想坐火車再遊蘇州. 由於蘇州沒有機場, 火車是唯一的選擇. 上網查資料, 深圳沒有火車直到蘇州, 需要坐由深圳到上海南的火車在杭州東站再轉車往蘇州, 或者是選擇由廣州到上海南的火車班次, 途中會經過蘇州, 但三天前去問, 結果是: 沒有票. 如果有經常到中國自助遊的朋友都會知道, 在中國賣長途的火車卧鋪票是很麻煩的, 要提早五至六天買, 而且未必買到. 但如果你透過賓館或旅行社, 那些卧鋪車票又會神奇的彈出來. 其實大部分的車票, 都給旅行社或賓館扣起了. 再說火車班次, 其實是嚴重不足的, 而且整個鐵路網, 有必要再不斷擴建及完善, 火車和乘客人數比例太懸殊, 每年的春運, 例必令整個中國的鐵路網緊張非常. 好像我想從杭州東到蘇州, 雖然路程不近, 但幾班火車的速度都不高, 普遍要五小時以上的車程, 如果長三角要像珠三角一樣發展起來, 區域性的火車網一定要很完善, 令商務或旅客能夠在各個城市中迅速移動, 需知道在商業的角度來說, 時間就是金錢. 跨區域的火車要增加, 例如深圳去上海, 廣州去上海等, 然後區域網內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火車如果不增密班次的話, 也要普遍提速, 這才是令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其中一項基件. 雖然現在國內機票都很便宜, 班次也很多, 不過在區域性城市之間穿梭的話, 火車還是最重要和最快的交通工具, 始終機場距離市中心比較遠, 一來一回不划算. 上海與長三角區域, 想追上香港深圳廣州的珠三角, 或者是時候重組區內的火車班次了. 就算小弟願意上去花費, 也沒有火車上去........

還以為新一屆部門裁撤合併會有什麼驚人的改變, 就像光緒晚年的一樣, 怎知雷聲大雨點少, 結果是鐵鑄的衙門流水的官, 鐵路部好端端的紋風不動, 看來中國的鐵路改革及發展, 還有慢慢長路要走.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旅行之可能

三少爺下達旨意, 囑咐小弟在正文的blog寫上兩篇, 以濟燃眉之急, 皆因最近他沒事可寫云云. 區區學藝不精, 事事半桶水, 沒什麼事可以在這裡分享. 正文書店老闆上深圳購貨, 小弟曾添作陪讀, 一起上去闖蕩江湖. 不知何故, 每次只要到了國內, 總有一種懶意, 一種悠閑的感覺, 這是在香港感受不到的, 可能是身在異域 (政治不正確). 深圳可能也有很急速的一面, 但我只是一個外來者, 始終沒法了解這城市的全部, 只能在想像以外, 道聽途說之中, 以身犯險, 以印證/ 糾正 自己的想像, 但, 始終我是一個outsider, 只能以自己的框架去理解這個城市, 去增添/ 刪減 "深圳" 這個想像. 有誰敢說自己能完全明瞭一個城市的全部? 即使是香港, 小弟不敢說能完全明瞭香港的城市文化. 對我來說, 所謂旅遊travel和觀光sightseeing, 那種界限真的那麼不證自明? 我們應該怎樣去分別兩者? 以時間的長短? 以去的人的心態? 以去的人的學識? 兩者的界線, 在區區看來, 實在模糊, 旅遊的本質, 本身就是一種來/ 去, come/ leave 的心態, 當我們批評觀光客根本沒能了解當地文化的時候, 我們要問自己, 究竟我為什麼要了解別的文化? 這種了解, 是有可能的嗎? 我們到底了解了什麼? 最終的情況, 可能是我自以為了解了一個城市, 但其實只是基於已有的認知上再去發展, 跟本沒有逃離你本身認知的界限. 旅遊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界定, 是一種對時間的挑戰, 一種難捨難離. 我們總想在旅遊中看到什麼, 學到什麼, 見識到什麼, 總想在旅遊, 得到點什麼. 我們批評觀光客是膚淺的旅行, 但卻不了解自己的局限. 旅遊總有一天會完的, 然後各自回到本身的崗位, 所謂長了見識, 可能只是一箱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 於是, 我不介意自己膚淺, 繼續我對深圳的浪漫想像, 終究, 有誰可以認識一個城市的全部, 對不?

阿倫迪保頓在旅行的藝術裡說, 旅遊令你看到了本身國家的缺失, 看到自己國家沒有的, 不正是一個很好的註腳?

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小詩三首-兼悼羅志華先生

都是風惹的禍

小時候的風
至今已不見了
窗前的風鈴
早已生鏽
吹不起半點鈴響

那年我還拿着書本
坐在海旁
嗅着海邊的風

至今
小時候的風
只在腦海中吹着
記憶都在那裏被風化
至今
不少人都已經
把那風忘記了

我懷念小時候那
潮濕的海風
靜靜地吹
充滿歡悅的養份
可是現在的風太乾
前幾天的早上
它突然呼呼地吹

都是風惹的禍
它這樣一吹
便把足足整個時代
都吹走

2008/2/22 1632


埋葬

我就這樣
伸一伸懶腰
打一個呵欠

我只不過
想來個偷閒
躲一躲懶

想不到

我就這樣
嘩啦嘩啦的
給書活埋

也許這就是
我最後的
陪葬品

2008/2/22 1733


書商竟沒貨叢中,古往今來只此公。
腹笥書淫悲玉折,他朝恐亦景相同。

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

我在書店寫詩

其一

窗外的人流如鯽
銅鑼灣冬天的下午
是懶惰的

我呷著一杯苦茶
悠悠地看著
陽光以三十五度半的角度
從對面的玻璃中反射過來
一條塵埃的光柱
散落到白花花的牆上

時鐘的手臂繞了一圈
針與針互相依偎了一會
又分開了
于是我把一個下午喝掉

門外的火
熊熊燒起寂寞的元寶
室內氤氳苦澀的味道
我就這樣
消費了一個下午

然後不久
就得把這詩
從這裏抹去

寫于二○○八年二月十六日
下午三時

其二

當李白的詩意
來輕敲我的腦袋
我把莫名的寂寞
先放在一旁
然後開始思考詩的語言

上帝似乎開了這個難題給我
要我在書店的窗上
寫一首詩
(究竟詩的語言是什麼?)

於是拿起塗改液
在書店的窗上用力地
(平舖直敘的是否就是詩?)
歪歪斜斜的
寫下幾行句子
(這樣寫會否淡而無味?)

本是用作掩瑕的工具
卻用來書寫
白白的,從遠看
只是一堆不明來歷的符號
(詩之所以為詩,
就與散文小說不同)
(詩本身似乎需要比喻
象徵、意象的語句)

(詩是一種跳躍的,
非線性的邏輯)
冥跡化的句子
在慢慢躲到
那空蕩蕩的腦袋裏
只留下那書寫的痕跡
(詩有很大的詮釋空間)

(不落言筌)
(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鏡花水月)

然後我打開腦袋
在潛意識的深處
把片斷的詩句取出
然後在書店
為你寫下那
明日的詩篇

16/02/2008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書店奇談

昨日經過深圳羅湖關口
那個海關的眼神
猙獰得有點詭異
死盯著疑似店主N
生怕疑似店主N會把他吃掉
疑似舒爾賽嚇得直冒汗
我看著疑似舒爾賽
心中也不禁打顫
雙腳好像不屬于自己似的
輕飄飄的不著地面
但疑似店主N卻一臉不在乎的樣子,對著海關人員吹口哨
在一片的廣播聲中
「各位出入境的人仕請注意,疑似舒爾賽正在過關」
我赫然見到過關指示版上寫著
「疑似舒爾賽出沒注意!」

────────────────────────

早幾天,
疑似店主RX告訴我
今個月有廿十九日
我聽後,突然感到很焦慮
不停地抓頭。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似乎古今哲學者都不正視二月廿九日這個命題
我把柏拉圖全集都看一遍
把康德全集都看一遍,
似乎都沒有認真地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想,可能反求自身
中國哲學中有吧
但遍觀四書及老莊
就算連朱子全集都翻過了
還是付諸闕如

我不憤氣
我想二月廿九日應與時間有關
於是我把Being and Time看一遍
發覺也是徒勞無功
就算把錢鍾書及牟宗三全集看一遍
也是徒勞無功

我想二月廿九這個論述
是一個既在場也不在場
是一個本體的缺席
主流的話語對它的忽視
將它邊緣化
是一個刪掉的記憶,一個空白的抹去
只是冥跡化後的意符
當我指涉二月廿九日這個日子
哲學的巨輪便不停地轉動,滾呀滾呀滾
嘩啦嘩啦,唏吧拉稀地轉動

我對二月廿九日這個哲學問題思考了很久
得出的結論是
我以前好黃好天真
我現在長大了
所以很傻很暴力

2008年2月14日星期四

時態三種 --未來

去年的小徑
紅磚牆苔痕綠
大道的陽光很遠
悄悄溜過小徑
的葉的影的形意
又隨冷風
溜到別處
帶走一片
錯開了的洋紫荊
只剩落紅間的
乾癟的豆筴
2321
14/02/2008

<看不見的廢墟>

<看不見的廢墟>

多少個下午一路走來
那一塊拆卸了的公屋空地
年月老去
漸漸長成一片草地
由黃到青, 由青到黃
和風鳴唱

某天走過
鐵絲網的洞已被補好
四周用紅色的膠布圍著
漸漸, 隆隆的機器聲掩蓋了一切
推土機把倒在雜草上的瀝青
用力壓成平坦的地
發出刺鼻的氣味
那一片青再不復見

某天走過
鐵絲網間弄了一個門
瀝青地上泊滿了不同的車
在車群之間穿過
我在鐵絲網下
找到一小片草, 在裂縫之間棲身
沒關係, 我們總會在一天
在另一個廢墟中再會
2217, 28012008

2008年2月3日星期日

一代才子錢鍾書


這幾天都在看一本新收的二手書,這本書是湯晏寫的《一代才子錢鍾書》,是內地簡體字版,我未看過台版,不知講錢鍾書先生在文革那章有沒有刪節。雖然我不是錢迷,但近來對民國那時的人物非常有興趣。總覺得那時的大師輩出,總覺現在身不逢時,皆因現在乃大師飄零之時代也,感覺上現在總有不少《圍城》裏韓學愈之流。

雖然我不是錢迷,但覺得這本書寫得不錯,對錢鍾書先生的生平寫得很詳細。(不過不知道是否由于大陸版的關係,總覺得這本書詳遠略近)看到錢鍾書在1979出訪美國時,說中國當時在文革中對世界一無所知,實令人惋惜,尤其是看到錢鍾書在文革時要做信差,選宋詩選注又不得不跟當時的政治風氣選,甚至連他寫的序都不得已要加老毛寫給陳毅的信,說宋詩「味如嚼臘」,不然如果當時錢鍾書沒留在大陸的話,成就可能更超綽。(就算連其鉅著《管錐編》也聽聞因為文革過後,錢鍾書還有點餘悸而有不少章節未寫)

其實我以前初讀錢先生的書,感覺有點像葉恭綽寫給冒效魯的信中所說一樣:「默存才性及基礎均優,然頗有散錢無串之憾。」,但另如夏承燾在《天風閣學詞日記》中說過,「閱錢鍾書《談藝錄》,博聞強記,殊堪愛佩。但疑其書乃積卡片而成,取證稠疊,無優遊不迫之致。近人著書每多此病」,近來看這本書則似乎夏老此說並不確,因為錢鍾書在清華讀書時,上課從不抄筆記,只是到牛津讀書時,因為書本不能外借才開始抄筆記。不過無優遊不迫之致,倒也是真。

不過近來網上看有一些對鍾先生負面的評論,例如說錢先生只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錢先生沒啥創見,只是掉書袋等。我想這些批判大多都不著邊際。如果看看談藝錄或七綴集,就會知道,錢鍾書對詩,對中國傳統文藝自有其一套。當然錢鍾書本身不是一個建構體系的學者(如牟宗三),也不是一個釐清問題的學者(如勞思光),而錢老的確與同樣博學的陳寅恪也不同,單單看他們兩個的行文風格也不同。不過我倒覺得錢鍾書在當代中國上是可貴的,單單是他的博學,當代不少所謂的國學大師便難望其項背。

總括來說,本書很值得參考,雖然本書作者自稱錢迷,在感情上或多或少對錢鍾書褒多于貶。(更準確來說是沒見過作者貶錢鍾書),但在瞭解錢鍾書的本身,甚至是暸解與錢鍾書同時的學人是一本不錯的參攷物。作為一本非理論性的書籍,可以看得很快,也適合青少年閱讀。

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

過灣仔利東街有感

今天,我想起了尋回故居
打從皇后大道中經過
拐入利東街

利東街上的唐樓
外牆被煙燻過
黑一片,灰一片
在空氣中搖搖晃晃
任其鏽蝕
然後剝落

冬天的陽光
避開葉子的阻攔
竭力從縫中擠過
散滿一地
冷風輕輕吹過
便把影子揉碎

唐樓與唐樓之間
互相依偎著,緊挨著
分享著體溫
靜靜的、悠閒的
聽不到半點小販的吆喝聲

眼前的畫面
熟悉得有點模糊
就像莫奈的油畫
出現在夢中

夢與夢之間
是太平洋的距離
我已經很久不作夢
已忘掉那城市季風
的味道

一路走著走著
驀然醒來
我的故居,原來
並不曾存在過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社會主義為中國帶來幸福了嗎? (1月心水)


看完了北村稔的社會主義為中國帶來幸福了嗎?

被吸引的, 是書中那一句: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是"披著社會主義外衣的封建王朝". 書中的主要論證, 是中國共產黨沒有新的思維, 建黨初期, 以致建國初期, 黨員大多具有流氓, 農民思維, 而且沒有改變根本的生產方式, 卻妄想(某幾個人) 能一步到位 (共產主義), 引致中國近代史的動蕩. 雖然書中說出了我的感覺, 但稍嫌論證"封建"中國這種特質是否在人民共和國體制內出現, 或者應該這樣說, 人民共和國體制是否和封建中國政制有某種相似性, 不太足夠. 的確在毛澤東主政的年代, 是最能給人一種封建皇朝的感覺, 共產主義只是他用來實行浪漫思想的工具, 而不是終極目標, 或者, 他的終極目標是一種具有毛澤東特色的共產主義. 但我更想要的是對近廿年中國社會的分析, 中國的政制已經脫離了蘇聯模型, 中國不會再有戈爾巴喬夫, 毛澤東也不會再出現, 在這個集體領導的年代, 中國的政治模型已經慢慢變型, 現在的社會問題實在複雜, 我們可以說, 現在中央國務院下達計劃經濟, 但眾人皆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種諸侯"割據"的局面, 的確和晚清更相似, 但這種相似, 是否可以有力論證為現代中國也是"披著社會主義外衣的封建王朝"? 中國現在的國內情況遠超想像, 就是新左派和中間偏右的政府之間也有很多明爭暗鬥, 單純以封建/ 現代的模式去理解現代中國, 可能只能找住一種特質, 但未能全面評論中國. 但這本書, 仍然是好看的, 因為史料引得不錯, 是一部簡單易明的中國近代史, 連日本人都可以寫出這樣的書, 或許華文界要加把勁.

狂人日記

今天我把R吃了
吃過後,卻感到
有一點點的失落
我失落的正是
少了一個
被吃的對象

這個本來就是人吃人的社會
把一個半個的人吃掉
本來就沒什麼稀奇
橫豎前兩天便把小張吃掉
可惜小張的肉
太膩

所以我今天特地把R請回家
讓我可以大快朵頤
回到家裏
一刀便把R刺死
多乾脆俐落啊!

可惜媽媽在旁嘮叨
碎碎唸的
說什麼要先把血放掉
才好宰掉R
不然就把房子
都給弄髒啦

我覺得媽媽很煩厭
於是
連媽媽都宰掉
我看着滿手鮮血
不禁嘻嘻地笑了出來

我先把R的衣服
快速地扒光
看見R乾癟的乳房
那葡萄乾似的乳頭
仿如城市的靈魂
仿如城市的思想
乾巴巴的

我望著R那
排列得非常有序
規規矩矩的
整潔得恐怖的陰毛
不能想像
還有那黑得發紫的
陰戶 仿如人心

我輕輕在R耳邊說
你有聽過狂人日記嗎?
R彷彿用她那詭異的笑容
回答我沒有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
從來如此,便對麼?
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

本來我並不想吃掉
自己最心愛的女人
可是
如果我今天不把你吃掉
早晚都會有人把你吃掉
或者
是你會把我吃掉
所以
我要先下手為強

看著你那枯燥的身體
我連食慾都大減了
連老媽的身體都不想吃了
只隨便拿幾個內臟
吃了便算

在這個城市裏
吃人就像拉屎
當沒有人可以吃的日子
就像我那天沒屙屎一樣
還不知怎過呢?

寫于2008年4月1日
修改于2008年1月25日

觀近日少女車禍被輾,不同的人自殺
及觀下半身寫作及垃圾派詩有感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我不懂寫詩

我不懂寫詩
空蕩蕩的腦袋
只剩下兩克的詩意
飄到窗外去
被那霜凍的春雨
淋濕了半截
然後發霉

我不懂寫詩
從抽屜裏
拿出原稿紙
我提著筆
那長著青苔的窗櫺
便爬滿了
一隻隻的小蜘蛛

我不懂寫詩
我不停地訓斥自己
你寫的詩真爛
寫到最後這幾句
已沒有什麼驚人的意象
什麼象徵的修辭
雖然我不懂寫詩
但卻一字一字的
寫成此詩

2008年1月22日星期二

書店奇談

話說
我在書店碰上了店主N
在上一個禮拜
常遇到顧客向他微笑
店主N竭力找話題想打開說話的匣子
卻不小心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而顧客總笑而不語
店主N並沒有氣餒
向顧們推介書籍,向他們諮詢本店的書籍如何,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書籍
顧客總是笑而不語
店主N沮喪的跟我訴說這事
我想了想問他
那些顧客是否拿著書本?
店主N答我是
那些顧客是否都帶病身?
店主N跟我說他們看上去都應該有病
于是,我便跟他說
你慧根太低了
那些顧客都是佛陀
又或可能是維摩詰
但你卻並非摩訶迦葉
領會不到佛祖拈書微笑的開示
店主N聽後連連稱是,口中振振有詞有詞地唸:「萬福瑪利亞,妳充滿聖寵,主與你同在,妳在婦女中受讚頌,妳的親生子耶穌同受讚頌。天主聖母瑪利亞,求妳現在和我們臨終時,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亞孟。」

-----------------------------

這幾天的天氣非常反覆
書店的人流跟生意都非常反覆
心情也是非常反覆

于是,我拿起唸珠
反覆地唸:(「嗡。弩弩麼里迦皿帝。娑婆賀。」)
已經唸了一千零七十九遍

或許,當我唸到一千零八十遍的時候
我便會在阿鼻地獄
在沸屎地獄
碰到Dante Alighieri筆下的Publius Vergilius Maro

2008年1月20日星期日

朋友的書店

已經十幾天了

開幕的告示還未貼出來

平日不用睡的小關也在打呵欠

還要開多兩天通宵,他想

否則惹來更多的空白

浪費更多的時間

裝修了店舖大半個月

才記得,忘了做廣告

看看樓下的燈箱

找師傅來調較的時候,曾經

盛載過眩目的光芒

但早幾天一陣風就打碎了

裏面殘破的溫暖

誰也不懂得應付

而玻璃的碎片已刮破雙手

還要提著沉重的工具箱

來回三層漆黑的梯間

這份艱辛的工作

真的可以做好它嗎?

午飯還未吃完

又要帶上粗糙的工人手套

倚著寂靜的牆壁

感覺更疲累了

今天是星期日,朋友們都去逛街

看電影放鬆一下

阿煌提醒大家說

昨晚還剩下幾罐咖啡

再過兩小時

坐下來品評我剛買的幾套綫裝舊詩集吧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定稿

曾刊於《秋螢詩刊》復活第五十五期

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

書店中的某種偶然

《如此偶然》
且聽聴
聽這海
這黑夜的海上
銀輝逐浪的清商
片雲映波的低喃
如你我相逢的晚上

你早發覺了也好
遺忘了都好
當時那夜明亮
轉瞬而逝的交互光輝
此後每夜
都鑄刻在波濤上

17/1/2008
2240
閱徐志摩先生《偶然》一詩有感

2008年1月2日星期三

一首政治不正確的詩

《下亞厘畢道的十二月》
獨坐在黑暗裏
熱量悄悄散失
過強的燈光
蒼白的影子在過去
撕咬著某些記憶
且如應零落的洋紫荊
今時被咬破的傷口
卻開出朶朶嫣姹

0218
1/1/2008